古代人的化妆方式融合了自然材料与工艺智慧,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其核心特点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妆容基础:白面为美
古代女性普遍追求“白面无瑕”的妆容,认为白皙的皮肤是美的基础。为达到这一效果,早期使用米粉、珍珠粉等天然材料作为粉底。例如:
米粉粉底:将米浆发酵后制成细腻粉末,添加香料定型,但易脱落;
珍珠粉:贵族女性用米粉与花蕊混合制成,滋润度更高。
二、主要化妆品与步骤
粉底 - 米粉:
作为最早的底妆材料,通过发酵、沉淀、晒干等多道工序制成;
- 白铅粉:唐代开始流行,具有细腻质地且持久性更强,但含铅有毒;
- 珍珠粉:贵族专用,需添加露水改良后使用。
胭脂 以红蓝花、石榴皮等植物提取红色,与猪脂、牛髓混合制成膏状,用于脸颊打底,增添气色。
眉妆
使用天然矿物质黛粉描眉,元代周文质《寨儿令》等诗词即有相关记载。
唇妆
- 朱砂口红: 商周时期流行,将朱砂研磨成粉涂抹于唇部,鲜艳夺目; - 红花染唇
三、妆容风格与流派
秦汉:质朴自然,以白粉面妆为主;
魏晋南北朝:多样化发展,出现额黄妆(额头涂抹黄色)、梅花妆(模仿梅花印记)等特色;
唐代:贵族盛行“梅花妆”或“寿阳妆”,融合红粉与白粉打造层次感。
四、技术革新与替代品
铅粉的局限:长期使用导致铅中毒,古代开始探索更安全的替代品,如珍珠粉、朱砂(天然色素)等;
工艺改进:唐代出现敷铝粉等新型底妆材料,提升妆容持久性。
五、文化内涵与象征
古代妆容与礼仪、身份紧密相关。例如:
宫廷妆容:严格规范,体现尊贵身份;
丧葬礼仪:面部涂抹白粉或铅粉,象征哀悼。
综上,古代化妆以白面为底,通过粉底、胭脂、眉妆等组合,融合自然材料与工艺创新,形成了独具东方美学的妆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