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视点主要指的是 摄影机模拟的视角,即观众观看故事的角度。这个角度可以是导演的视角,也可以是剧中人物的视角,或者是观众自己的视角。具体来说,电影的视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客观视点:
摄像机作为旁观者,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也不采用剧中角色的视点,而是采用普通观众观看事物的视点来记录场景和事件。
主观视点:
摄像机作为剧中人物动作的参与者去观察周围的场景,模仿片中某个人物的眼睛,或是代表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作者的眼睛,具有极大的主观色彩。
导演视点:
导演有意图地参与剧情的发展,通过摄影机的位置和角度来引导观众的视角。
间接主观视点:
观众的视点,通常通过近景或特写等镜头来表现,使观众感觉自己是故事的一部分。
全知叙事:
叙述者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既知道人物外部动作,又了解人物内心活动,这种视点被称为“叙述者>人物”。
限制叙事:
叙述者与人物知道得同样多,人物没有找到事件解释之前,叙述者无权提供,这种视点被称为“叙述者=人物”。
纯客观叙事:
叙述者比任何一个人物都知道得少,他仅仅某些人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这种视点被称为“叙述者<人物”。
通过这些不同的视点,电影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叙事效果,影响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