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码数的计算涉及两个维度: 号型和 体型,需分别确定后组合使用。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号型(身高厘米数)
服装的“号”表示身高(单位:厘米),是服装长度(衣长、袖长、裤长)的基准。常见码型从S到XXL,对应身高如下:
XS:155cm左右
S:160cm左右
M:165cm左右
L:170cm左右
XL:175cm左右
XXL:180cm左右
XXXL:185cm左右
注意:不同品牌或款式可能略有差异,建议参考具体品牌的尺寸表。
二、体型(胸围或腰围厘米数)
服装的“型”表示体围(胸围或腰围)的厘米数,影响服装的剪裁。体型代号分为:
A型:胸围与腰围接近(差值≤10cm)
B型:胸围略大于腰围(差值10-20cm)
C型:腰围明显大于胸围(差值≥20cm)
Y型:体型偏瘦(胸围/腰围>1.5)
示例:
身高170cm、胸围88cm的人适合 170-88A(上衣)
身高165cm、腰围73cm的人适合 165-73A(裤子)
三、组合标注方式
完整的服装标注通常为“(号)/(型)”,例如:
165/88A:身高165cm、胸围88cm的体型
175/96B:身高175cm、腰围96cm的体型
四、注意事项
体重与尺寸无绝对关系:
同一身高体重不同的人可能需不同尺码,建议结合体围测量。
上衣与裤子需分别标注型号:
由于剪裁差异,同一“号”无法同时适用于上衣和裤子。
公式辅助参考:
部分品牌采用公式计算,如“袖笼深=(领口尺寸/5)+2.5寸”等,但需根据年龄调整。
五、实际测量方法
测量三围:
用软尺测量胸围、腰围、臀围等部位;
对比尺寸表:
将测量数据与品牌提供的尺码表对比,选择最接近的型号;
试穿调整:
购买后务必试穿,注意肩线、衣长等细节是否合身。
通过以上方法,可更精准地选择服装尺码,提升穿着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