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穿衣服怎么称呼

时间:2025-03-23 07:57:23 娱乐八卦

古代对衣服的称呼因服饰类型、使用场合和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差异而丰富多样,以下是主要分类及对应称呼:

一、日常穿着

衣裳

最基本的服饰称呼,泛指日常穿着。

布衣

指普通百姓的麻质服装,后泛指平民。

青衿

青色衣服,特指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

二、礼仪服饰

袍服

诸侯、官员的正式服装,如朝服、祭服等。

羽衣

道士或神仙的专用服饰,象征超凡脱俗。

绛纱袍

深红色纱质长袍,始于周代,为帝王及高级官员的朝服。

三、特殊身份标识

白丁/白袍

白丁:

普通平民的代称。

白袍:未取得功名的士人,唐代科举制度中用以标识考生。

缙绅

指士大夫阶层,常与簪缨(官帽)一起使用。

黔首

指农业与手工业者,战国时期开始使用,后成为平民的固定称谓。

四、其他雅称

裳:

古代服饰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深衣、袍服等。

羽衣:道士服饰,后泛指仙侠形象。

鹤氅:汉服中的一种,类似斗篷或披风,多见于道教服饰。

五、按材质区分

麻布衣:普通百姓日常穿着。

丝绸/锦绣衣:贵族或特殊场合穿着。

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与服饰文化的精细分工,如通过颜色、材质区分身份贵贱,通过服饰款式体现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