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语中穿衣服的表达,综合多个来源的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动词
衣 (yī):最直接的动词表达,如《论语》中“衣轻裘”指穿轻便衣物;着
(zháo):常用作动词,如《乐府诗集•木兰诗》中“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裹(guǒ):强调包裹动作,如“裹衣”“裹褐”;
被(bèi):古汉语中也可表示穿衣服,如“被发左衽”。
二、相关动词
加衣:
如“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的“加衣”指增添衣物;
更衣:
表示更换衣物,如“着衣,更衣,以下”;
着裳:
古汉语中“裳”特指下衣,如“衣冠楚楚”中的“衣”与“裳”分指上下衣。
三、其他表达
衣锦还乡:
特指官场晋升后穿锦绣衣袍回乡炫耀;
布衣:
平民服饰,如“布衣蔬食者”;
青衣:
古代婢女服饰,借指婢女。
四、古诗文例证
《清平调》(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以衣裳喻指杨贵妃的美貌;
《木兰诗》:“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表现战乱中更换衣物的场景。
注:文言文中“衣”与“冠”为独立概念,前者表衣物,后者表帽子。日常表述中,“着”为最常用动词,而“衣”多用于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