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主要含义:
博学:
指的是广博的学识和学问。在古代,人们八岁入小学,学习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更深入的伦理、政治、哲学等学问,以达到“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境界。
大人之学:
相对于小学而言,大学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主要研究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智慧的人。其核心理念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彰显自身的光明德性,推己及人,达到最完善的境地并保持不变。
因此,“大学”在古代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更是一种追求知识和德行完善的学问和道路。
在现代,大学的含义已经扩展为提供高等教育、进行专业研究和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