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期间,正确的穿衣防护是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以下是综合权威建议的防护穿搭指南:
一、基础防护装备
医用防护服 优先选择N95或KN95口罩防护服,确保完全贴合面部,避免缝隙。若防护服较紧,可用胶带辅助固定。 *适用场景*:医疗工作者、隔离病区工作人员等高风险环境。
口罩
- N95/KN95口罩: 过滤效果好,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KN95口罩,避免接触面部油脂。 - 防护面屏
手套 选择一次性医用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二、衣物材质与设计
避免光滑表面
光面衣物(如羽绒服、皮衣)比绒面衣物更易滞留病毒,建议选择棉质、毛织品等天然纤维材质的衣物。
多层防护原则
采用“分层防护”策略:
- 内层:穿棉质内衣,减少皮肤直接接触污染物;
- 中间层:穿防护服或隔离衣;
- 外层:根据天气选择防风防水外套。
密封性要求
穿戴时需确保拉链、扣子、密封条等部位紧密贴合,防止病毒渗透。
三、正确穿戴顺序
1. 先穿 防护服下半身,再穿上半身;
2. 戴好 帽子并拉链至耳部,调整防护服至面部贴合;
3. 最后佩戴 口罩和手套,检查是否漏气。
四、日常防护习惯
减少衣物外露
尽量避免皮肤暴露,减少病毒附着机会。
及时清洁与消毒
- 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悬挂通风处晾干;
- 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暴晒防护服。
配合其他防护措施
勤洗手、避免拥挤场所、保持社交距离等。
五、特殊场景补充
流行病学调查: 需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与被调查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 隔离观察
总结:防护穿搭需结合专业防护装备与生活场景,材质选择、穿戴规范及后续处理同样重要。普通民众若仅日常防护,普通衣物配合口罩、手套即可,但应避免前往高风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