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陀, 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是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在佛教中,头陀行是一种修行方式,要求修行者弃除对衣、食、住等贪著,以修炼身心。头陀行者通常遵循十二种苦行,包括穿粪扫衣(百衲衣)、常乞食、住空闲处等。这种修行方式旨在帮助修行者去除烦恼和污垢,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觉悟。
头陀的梵文是Dhūta,音译为“头陀”,意为抖擞、振作、去除烦恼。在佛教经典中,头陀行被视为一种能够有效去除烦恼和贪著的修行方法。头陀行者通常长居阿兰若,远离人群,因此也被称为阿兰若比丘或森林比丘。
此外,头陀这一名称也用于指代行脚乞食的僧人。这种僧侣在佛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形象,他们通过行脚乞食来体验世间疾苦,从而更加坚定地追求佛法和觉悟。
综上所述,头陀是佛教中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和僧侣的称谓,代表着一种远离尘世贪著、精勤振奋的修行态度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