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价格,也称为最优计划价格或计算价格,是一种理论上的价格概念,用于反映在资源最优配置下,投入物和产出物的真实经济价值、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它最早由荷兰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创造人之一詹恩·丁伯根和前苏联数学家、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康托罗维奇在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提出。
影子价格的定义
影子价格是指当社会经济处于某种最优状态时,能够反映社会劳动的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情况的价格。它是人为确定的,比交换价格更为合理的价格。这种价格的“合理性”体现在它能够更好地反映产品的价值,反映市场供求状况,以及使资源配置向优化的方向发展。
影子价格的计算
影子价格可以通过求解目标最大化的线性规划问题来获得。当某种资源每增加一个单位,目标增加一定的单位,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边际贡献,这种资源的边际贡献就定义为该资源的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的应用
影子价格反映了在项目的产出上是一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或者“愿付意愿”,而在项目的投入上是资源不投入该项目,而投在其他经济活动中所能带来的效益,即项目的投入是以放弃了本来可以得到的效益为代价的。西方经济学家称其为“机会成本”。
影子价格的意义
影子价格说明了不同资源对总的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因此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它有助于决策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的资源配置决策,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影子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异
市场价格是已知的,而影子价格则与资源的利用情况有关,利用得好,影子价格就高,反之亦然。当市场价大于影子价格时,卖出资源是有利的;当市场价小于影子价格时,买入资源组织生产是有利的。
影子价格的广义理解
影子价格还可以理解为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边际增量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增加值,它包含了机会成本即替代比较的意思。
综上所述,影子价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它通过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需求情况,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加合理的经济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