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燃是指某些物质在无外界火源的情况下,由于氧化、分解、聚合或发酵等原因,在常温空气中自行产生热量,并使逐渐积累,从而达到燃点引起燃烧的现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燃物品:
化学自燃物品
黄磷:接触空气即与氧气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热量,着火点极低,需保存在水中。
磷化氢:遇空气能自燃。
铝粉:遇空气能自燃。
钾、钠、钙:与水作用能自燃。
电石:与水作用能自燃。
白磷:接触空气即自燃。
油脂类物质:如动植物油脂,储存不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可能引发自燃。
硝化棉、赛璐珞、硝化甘油:等硝酸酯类物质在自行分解过程中可以发生自燃。
有机过氧化物:在自行分解过程中可以发生自燃。
物理自燃物品
摩擦、撞击或挤压产生的热量:如金属、塑料等物质在摩擦、撞击或挤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能引发自燃。
生物自燃物品
稻田稻秆:在潮湿环境中发酵产生沼气浓度高时可能自燃。
电子设备
手机:散热不佳可能导致电池过热甚至自燃。
充电宝: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放置或过度充电可能发生热失控而自燃。
电瓶车: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可能因电流不稳定而过度发热,引发自燃。
其他自燃物品
堆积的浸油物:如油布、油绸等,在潮湿和高温环境中易于产生自氧化作用与聚合作用,从而引起自燃。
煤粉:在含有适量水分或硫矿石时可以自燃。
高压容器中的液态氢氰酸:在含有微量水分或碱类物质时,可能因催化聚合反应而自燃。
苯甲酸、反丁烯二酸、顺丁烯二酸、苯酐:在亚铁化合物的催化下可因氧化而自燃。
建议
储存安全:化学自燃物品应妥善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与空气、水等接触。
电子设备:手机、充电宝等电子设备应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不要使用不符合规格的充电设备。
生物自燃:稻田稻秆等生物材料在潮湿环境中应注意通风散热,防止自燃。
杂物堆积:车内应避免随意堆放纸张、塑料袋等易燃杂物,保持空气流通。
通过了解这些自燃物品及其特性,可以更好地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自燃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