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珠,也称为上皮珠,是指 刚出生的新生儿或出生后1~2个月的婴儿,在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的一些黄白色的小点。这些小点是由于牙齿在发育过程中,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增厚,形成板状,并按照颌骨牙床的形式弯曲成马蹄形,即牙板。牙板形成后,深部细胞加速增生,在一定的位置上形成乳牙胚,乳牙牙胚发育到一定时候,牙板破碎,破碎的牙板一部分被吸收,没有被吸收的就逐渐增生角化,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状的白颗粒,医学上称之为上皮珠,俗称“马牙子”。
皮珠通常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对婴儿的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和健康没有任何影响,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切不可用针挑或用毛巾擦,否则容易损伤粘膜,造成感染。如果长期不脱落,应请医生诊治。
此外,皮珠也可能出现在新生儿的头皮上,这些小颗粒是由皮肤表层细胞堆积形成的,表现为白色或黄色的小点,与新生儿皮肤的生长和脱落过程有关。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上皮珠无需特别治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脱落。然而,如果上皮珠周围出现红肿、发炎或感染的迹象,可能需要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