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是一个著名的中国古代教育典故,出自《列女传》卷一《母仪传》,讲述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的故事。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家长教子有方,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
成语解释
拼音:mèng mǔ sān qiān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成语故事
孟子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认为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决定搬家。第一次,他们搬到了市场旁,但孟子仍然模仿商贩的行为。第二次,孟母又搬到了学校附近,这次孟子开始模仿学生的读书声。最终,孟母选择了一个靠近墓地的地方,这次孟子开始模仿丧葬仪式,但很快意识到这样仍然不好,于是再次搬家。最终,孟母选择了一个靠近川河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环境优美,适合居住和学习。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孟母三迁”,用来形容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多次搬家,以提供最佳的成长环境。
成语用法
联合式结构:孟母三迁是联合式结构,含褒义。
作宾语、定语:在句子中一般作宾语或定语。
近义词
择邻而居:选择好的邻居居住。
慈母择邻:形容母亲非常关爱孩子,选择好的环境让孩子成长。
反义词
墨守成规:形容人墨守陈规,不知变通。
固步自封:形容人保守,不求进取。
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强调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孩子早期发展的影响。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孟母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孟子的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