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盔弃甲”是一个成语,读音为 diū kuī qì jiǎ。其中,“盔”指的是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指的是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的情形,通常用来描绘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该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弃甲曳兵而走”,原本的意思是士兵在败退时丢弃了盔甲和兵器,形容他们仓皇逃窜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补语,并带有贬义色彩。
例如,在描述一场战役失败后的场景时,可以说:“敌军被击溃,丢盔弃甲地逃回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