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声音大,场面热闹,通常用于描述喜庆、欢乐或盛大的场面。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来演变成形容各种喜庆和欢乐的场合。
成语解释
锣和 鼓:两种传统的打击乐器。
喧天:声音大,好像要冲向天空一样。
成语出处
出自元·尚仲贤的《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成语用法
主谓式:可以作为谓语、定语、状语。
含褒义:通常用于形容积极、正面的场合和氛围。
示例
庆祝大会上彩旗飞舞,锣鼓喧天。
在古代,锣鼓常用于庆典、祭祀、军事等活动中,发出巨大的声响来烘托气氛或者传递信号。
近反义词
近义词:鼓乐齐鸣、鞭炮齐鸣
反义词:哑然失声、万籁俱寂
成语故事
明朝著名文学家张岱非常喜欢看戏剧演出,由于家资富绰,他就收了一些戏剧演员做仆人,经常演戏玩乐,尽情欣赏。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锣鼓喧天”这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和出处,以及它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