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挡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áng bì dǎng chē。这个成语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它出自《荆宜施鹤光复记》,原文是:“武汉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成语中的“螳臂”指的是螳螂的前臂,“挡车”则是试图阻挡行驶中的车辆。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螳螂试图用其纤细的臂膀去阻挡滚滚向前的巨大车轮,结果可想而知——螳螂的力量与车子的力量悬殊,最终螳螂必然失败。
这个成语通常用作宾语或定语,用来形容那些不自量力、盲目自大、最终导致失败的行为或人。例如:“他试图螳臂挡车,结果只是徒劳无功。”
此外,成语“螳臂挡车”与“螳臂当车”意思相同,可以互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