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货币(Quasi-Money)是一种 具有潜在货币性质的资产,虽然本身不是货币,但可以随时兑换成货币,并且不能直接用于支付。准货币主要包括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它们在金融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时期,准货币随时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货币,从而增大货币供应量,加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准货币的具体构成包括:
银行定期存款:
具有固定存期和固定利率的银行存款,通常不能在存期结束前提取,但可以用作贷款的担保。
储蓄存款:
个人或企业存放在银行的存款,通常用于日常交易或紧急情况下的资金需求。
短期信用工具:
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这些工具可以在短时间内转换为现金,但通常不能直接用于支付。
其他短期金融资产:
如外币存款、外汇信托资金、外币定期存单等。
准货币与货币供应量有密切关系。根据货币层次的划分,准货币等于广义货币(M2)减去狭义货币(M1),即M2-M1。这种划分反映了准货币在金融体系中的潜在购买力,它们虽然不能直接用于支付,但在需要时可以迅速转换为现金,从而影响货币供应和宏观经济状况。
总的来说,准货币是一种重要的金融资产,虽然不具备直接支付功能,但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