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芯草,学名为 Juncus effusus L.,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灯芯草科灯芯草属。它因其茎部的髓质可以用于点灯而得名,也有“灯草”、“灯心草”等别称。
形态特征
根状茎:粗壮横走。
茎:从生,直立,圆筒形,实心,表面有纵条纹,内部充满白色髓心。
叶:全部为低出叶,退化为刺芒状,基部有叶鞘。
花序:聚伞花序假侧生,含多花,花被片线状披针形,顶端锐尖,背脊增厚突出,黄绿色,边缘膜质。
果实:蒴果,卵形或椭圆形,黄褐色。
种子:倒卵形,黄褐色。
分布与生态环境
灯芯草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如湖南、江苏、浙江、江西等地,也常见于全球的温带和寒带地区。它通常生长在河边、池旁、水沟边等潮湿环境中。
用途
传统用途:茎髓可供点灯和烛心用,也可用于编织和造纸。
药用价值:在中药中,灯芯草的茎髓被称为“灯心”,具有清心火、利尿通淋、安神等功效。它还可以用来治疗心烦失眠、小便不利、尿少涩痛等症状。
注意事项
灯芯草性质偏寒,因此在使用时应遵循医嘱,避免过量使用。
灯芯草不仅在古代被用于照明和编织,还在现代中药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多方面的价值使其成为一种值得推广和种植的优良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