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然无”后面可以接的词语有“存”、“余”和“遗”,分别构成“荡然无存”、“荡然无余”和“荡然无遗”三个成语。
荡然无存
解释: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出处: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集坟籍令》:“近灾起柏梁,遂延渠阁,青编素简,一同煨尽,湘囊綖帙,荡然无存。”
示例:使民国政制,荡然无存,澔澔新邦,悬为虚器。
荡然无余
解释:形容东西完全失去,没有一点剩余。
出处:暂无明确出处,但常与“荡然无存”连用。
荡然无遗
解释: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一点没有留下。
出处:唐·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示例:窃有所虑,因又焚之。于是图画奇迹,荡然无遗矣。
建议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来表达意思。例如,描述事物完全消失时,可以使用“荡然无存”;强调没有剩余时,可以选择“荡然无余”;而描述彻底毁坏时,则“荡然无遗”更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