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孝是指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一套道德规范,主要强调孝顺父母和长辈的行为准则。它也可以指元代郭居敬记录的《二十四孝图》,书中讲述了从上古至宋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是古代从小培养孝道的通俗读物。
24孝的含义
24孝的基本含义是孝顺父母和长辈,以及尊敬祖先和长辈的行为准则。这些故事或舍身或忍气,或乖觉或伶俐,不仅在古时影响巨大,就是在倡导新型孝道的今天,也具有不可小觑的深刻影响。
24孝的故事内容
24孝的故事包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等。
24孝的影响
24孝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时期的《孝子传》,后来不断有新的增添和续补,最终由元朝的郭守正完成了这部《二十四孝》的编撰结集。这些故事不仅在古时影响巨大,就是在倡导新型孝道的今天,也具有不可小觑的深刻影响。
总结
24孝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套道德规范,主要强调孝顺父母和长辈的行为准则。它通过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传递了孝道的重要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有些故事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有些极端,但它们仍然是我们学习和传承孝道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