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十八盘之所以得名,是因为 有多个相关的历史和传说故事。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解释:
轿夫休息次数
传说一:始皇帝登临泰山时,山高坡陡,轿夫汗出如雨,沿途休息了十八次,因此得名十八盘。
传说二:皇帝在登泰山时,感觉非常累,问侍者轿夫休息了几次,侍者随口回答十八次,从而得名十八盘。
修路时间和村民贡献
传说三:以前爬山尤其不容易,地方民众自发组织起来,将山中的石头全部运往山后,修山用了整整十八个月,因此得名十八盘,以纪念当地居民对道路的贡献。
皇帝下轿参拜
传说四: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皇帝要下轿18次参拜泰山神,轿夫就有18次休息的机会,叫十八盼。因“盘”与“明”谐音,后来“十八盼”就演变成“十八盘”了。
台阶数量和象征意义
传说五:泰山十八盘是九的倍数,意味着台阶很多,路很长,很陡峭,很难走。古人认为九为阳数的最大,天有九重,地有九层,官有九品,连皇帝都是九五至尊,九的倍数就寓意着多。
分段命名
实际命名:十八盘实际上分为三段,分别是开山至龙门坊的慢十八,从龙门坊到升仙坊的不紧不慢又十八,以及到达南天门的景十八,共计1630余级台阶。
综合以上解释,泰山十八盘的名字来源有多种说法,既有传说成分,也有实际命名的因素。其中,轿夫休息次数和修路时间是最广为流传的两个原因。无论哪种说法,泰山十八盘都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00余级,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