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与担保是一种非典型担保方式,用于确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在此安排下,债务人或第三人(让与人)将担保物的所有权或其他相关权利转让给债权人(受让人),以便在债务未能按时清偿时,债权人可以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对担保物进行处分并从中受偿。若债务得到履行,担保物的所有权则应归还给原让与人。
法律定义
根据《全国法院第九次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法〔2019〕254号),让与担保被定义为一种合同,其中债务人或第三人将财产形式上转让给债权人,以担保债务的履行。若债务未能清偿,债权人有权对财产进行拍卖、变卖或折价处理,以偿还债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合同中约定在债务未清偿时财产归债权人所有,这部分约定将被视为无效,但不影响合同其他部分的效力。
与流质的区别
让与担保与流质不同,后者是指在设立抵押或质押时,若债务未能清偿,抵押物或质押物直接归债权人所有。而让与担保并不直接导致所有权的转移,而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来实现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
法律关系
让与担保涉及两个法律关系:主债权债务关系以及担保关系。在担保关系中,让与人名义上转让标的物所有权给受让人,但在债务清偿后,所有权应恢复给让与人。若债务未清偿,受让人有权优先受偿,但这并不包括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
类型
让与担保可以根据不同的标的物类型分为动产让与担保、股权让与担保以及不动产让与担保等。
有效性争议
尽管让与担保在实践中有其优势,如提供灵活的融资安排和降低交易成本,但其有效性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存在争议。批评者认为,让与担保可能构成虚伪表示或规避法律规定,如流质禁止的规定,并可能违反物权法定主义。
结论
综上所述,让与担保是一种复杂的担保安排,它通过转移担保物的所有权或其他权利来确保债务的履行。尽管存在争议,但它在融资和担保实践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参与让与担保时,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并考虑可能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