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班, 是安徽商人投资组成的戏班,主要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以唱“二黄”声腔为主,兼唱昆曲、梆子等。在清朝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的兴起,安徽商人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并卖力为乾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
徽班的演出风格是诸腔并奏,既有二黄调,又有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以及罗罗、梆子等各种腔调。其中,三庆班在扬州时以唱徽调为主,并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以及罗罗、梆子各种腔调,是个诸腔并奏的戏班。
徽班进京被视为国粹京剧诞生的里程碑。1790年,为庆祝乾隆皇帝的八十寿辰,三庆班率先入京演出,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这些戏班逐渐合并为四大徽班,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四大徽班在表演上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徽班不仅是安徽商人的文化产物,也是京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