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学无忧”的意思是 不学习就没有忧虑。这个成语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章,原文是:“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字面意思:
不学习就没有忧虑。老子认为,知识是欲望的根源,知识越多,欲望也就越多,欲而不可得,就会产生烦恼与忧愁。杜绝学习,减少知识,就会降低欲望,返璞归真,复归于婴儿,回归到小时候的心态,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哲学意义:
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绝学无忧”是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境界。老子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认为只有抛弃复杂的知识体系和功利心态,才能达到真正的无忧无虑。
反对复杂学问:
老子反对当时流行的显学和复杂的社会现象,认为这些学问和现象会干扰人们的心灵,使人陷入忧虑和烦恼。因此,他主张“绝学”,即抛弃这些学问,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宁静。
回归自然本性:
通过放弃复杂的学问和社会现象,人们可以回归到自然本真的状态,达到“复归于婴儿”的境界。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无忧无虑的,因为此时人们没有欲望和烦恼。
综上所述,“绝学无忧”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哲学思想,主张通过放弃复杂的知识和功利心态,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无忧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