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成为都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90年,即金朝海陵王完颜亮贞元元年,当时他将都城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迁至燕京(今北京),并改名为中都。
然而,如果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北京地区已经是北方的重要城市,并且曾是辽朝的南京。到了金朝,北京成为金中都,正式成为国家的首都。
元朝时期,北京被改名为大都,并成为元朝的首都。忽必烈在1272年宣布将国都从蒙古帝国的和林迁至大都(今北京),并在1274年正式启用元大都皇宫。
明朝初期,朱元璋定都南京,但朱棣在1421年迁都至北京,此后北京一直作为明朝的首都,直到明朝灭亡。
清朝初期,清世祖顺治帝在1644年将首都从盛京(今沈阳)迁至北京,标志着清朝正式成为统治全国的中央政权,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
因此,综合来看,北京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称呼,但正式成为都城的时间可以追溯到金朝海陵王完颜亮贞元元年,即公元11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