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轮条的编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均匀拧紧车条
在编条时,不要一次拧得太多,每根条都均匀地拧上两扣即可,直到把所有的车条全部穿好拧上。
固定轮毂
先找出上下左右对称的4组条,先紧着8根条,固定轮毂使它位于轮圈的中心点。
拧条帽
使用宽口的一字口螺丝刀在条帽的背面拧条帽,以轮毂气门嘴孔的位置作为起止点。向一个方向开始拧条帽,一次不要拧得太多,以条帽刚刚贴近车圈为基准,感觉每根车条的绷紧的硬度一致,注意不要太紧。
检查晃动
拧好条帽后,观察轮毂芯是否还有晃动。如果有晃动,就再紧一圈车条,还是一样,以气门嘴的位置做起止点,每根车条拧得圈数都一样,直到轮毂芯不再晃动。
调整车条长度
旋转车圈,观察轮毂芯和车圈的轴向位置,如果轮毂芯不在车圈的轴向中间位置,就调整轮毂左右(长短)车条的长度来调整轮毂芯的轴向位置。比如轮毂芯向左偏,就用紧的方法把右边的所有车条都拧紧相同的圈数(或者是相同旋转的角度),使得轮毂芯向右移动,直到回到中间的位置,反之亦然。
校正车圈摆动
车圈的摆动分为轴向(左右)摆动(龙)和径向(上下)摆动两种(跳)。轴向的摆动是由于同一角度范围内(相邻)的左面和右车条各自的收紧长度(力矩)不一样导致的。比如左面车条稍长,而右面车条稍短,那么车圈就会向右面稍短车条的位置偏移。需要调整车条长度,使得车圈在轴向和径向的摆动都达到平衡。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摩托车后轮条的编程和校正工作完成,使车轮在高速行驶时更加稳定和安全。建议在编程过程中,仔细检查每一步骤,确保每根车条都拧紧到合适的程度,避免过紧或过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