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是指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竹简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是战国至魏晋时期的书写材料,一般用毛笔墨书。每根简上通常只写一行字,最多的有40多字,最少的只有1-2字,一般写20多字;竹简最长的3尺,最短的只有5寸。把很多竹简编连起来就成为书了,编连竹简多用麻绳,也有的用丝绳(称“丝编”)或皮绳(称“韦编”)。现在的“册”字,就是一个象形字,很像一根根简用绳子编连起来的样子。
竹简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媒体。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得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竹简的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秦代竹简上的文字一般是秦代隶书。
古代竹简的制作过程为:裁、切、烘(杀青)、书写、钻孔、编。与竹简有关的成语有:名垂青史,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因为古代在竹简上记事著史,因此称为"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