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2025-03-04 05:11:17 娱乐杂谈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 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其基本目标是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具体来说,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推进转变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

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深化社会领域改革:

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加强廉政建设。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和保持稳定、应对当前挑战和完善体制机制之间的关系:

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条件下,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某些方面、某些环节的自我调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1984年开始扩展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