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什么北战

时间:2025-03-04 05:23:26 娱乐杂谈

"南征北战"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nán zhēng běi zhà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它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用来描述在多个地区或战线上进行的军事行动或战争经历。

成语出处

成语最早见于唐代柳宗元的《封建论》,其中有“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的记载。

成语用法

"南征北战"在句子中一般作为谓语或定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军队在多个地方频繁地进行战斗或征战。

成语近义词

身经百战

出生入死

九死一生

南征北讨

成语反义词

安营扎寨

安家落户

纸上谈兵

成语押韵词

花枝招颤

藕断丝不断

口含天宪

物物交换

质疑问难

秋毫无犯

攘袂扼腕

染丝之变

平平淡淡

若明若暗

成语相关作品

电影:《南征北战》(1952年、1974年两个版本)

连环画:基于同名电影改编的连环画

说唱组合团体:名为“南征北战”的说唱组合

其中,1952年的电影《南征北战》影响尤为广泛,其主要情节取材于解放战争华东战场的一个战例。

成语演化过程

"南征北战"这个成语虽然现在使用广泛,但其定型时间并不久远,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现存最早包含该成语的文献的时代是明朝。

方言中的“南”和“北”

在中国传统方言中,“南”和“北”的用法有明显的区别,如“南辕北辙”表示行动与目的相反,而“南征北战”则表示在不同方向上的军事行动。

综上所述,"南征北战"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在多个战场上进行广泛军事行动的情景。它不仅在语言中广泛使用,还在文化和影视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