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糖是一种 娱乐性质的糖果,其特色在于食用时糖果颗粒会在舌头上产生跳动感,因此得名。跳跳糖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56年,由美国化学家米切尔偶然发现,最初是作为速溶可乐的发明失败品。1974年,跳跳糖被发掘出来并制成糖果,随后逐渐流行起来,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零食之一。
跳跳糖的主要成分包括蔗糖、玉米糖浆、水、色素和香料,其与普通硬糖的区别在于加入了二氧化碳气体,使得糖果颗粒在遇热或口腔中的湿气时产生跳动感。跳跳糖的英文名为Pop Rocks,传入中国后被称为跳跳糖,而港译版本的名字是爆炸糖。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伪装成跳跳糖的新型毒品,其外观和包装与普通的跳跳糖极为相似,但含有多种违禁成分,遇水即溶,可与各种饮品混合而不改变口味。这种新型毒品具有兴奋和致幻作用,上瘾后难以戒断,半年内复吸率仍高达95%以上。因此,在购买和食用跳跳糖时,应仔细辨别其真伪,避免误食新型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