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是什么

时间:2025-03-04 19:58:22 娱乐杂谈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节的由来

古代祭月的演变

中秋节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了中秋节。

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中秋节另一个重要的传说。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得到王母娘娘赏赐的不死药,嫦娥为了保护仙丹,吞下了它,飞升到了月亮上。后羿每年在八月十五这天对月祈愿,希望与嫦娥重逢,逐渐形成了中秋节。

祭祀土地神

在农耕社会,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农民会祭祀土地神,感谢大自然的恩赐。这一习俗可能延续下来,形成了中秋节。

中秋节的习俗

赏月:中秋节之夜,家家户户于庭院中对月设下香案,摆满了时鲜瓜果,诸如西瓜、苹果、葡萄、枣、梨、栗子等,还有熟食毛豆、五香花生、芋头之类。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传说起源于古代工匠照月亮的形状做的大饼,后来成为中秋节的重要象征。

团圆:中秋节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共度美好时光,祈求团圆和幸福。

中秋节的发展

唐朝:中秋节在唐朝初年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宋朝: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综上所述,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和祭祀活动,后来与嫦娥奔月的故事和农业生产习俗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