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俎代庖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yuè zǔ dài páo。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主持祭礼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下厨房做饭,后来引申为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行事,或指包办代替他人应完成的工作。
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是:“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在这里,“俎”是指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则是指厨师。主祭的人不应该越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这比喻了超出自己职分而代人做事的行为。
越俎代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越权干涉他人事务的人,强调不同角色应有其各自的职责,不能随意替代他人。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也常用于形容不按照自己的职责去做事,而去替别人做本应该由他人完成的工作。
总的来说,越俎代庖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通过祭祀中的角色分工来比喻现实生活中的职责界限和权力行使,提醒人们要各司其职,不要越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