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数字7》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 认知6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含义。
- 经历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
- 能够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并能独立进行操作。
二、教具与学具准备
- 教具:
- 背景图:草地、池塘(草地上有6只猫,池塘里有6条鱼)
- 镰、鱼各一。
- 数字卡片:6和7。
-
蜡笔每人一份。
-
学具:
- 每位幼儿一张25页纸,用于涂颜色或记录。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4、5
- 出示背景图,教师说出“看谁拍得对”。
- 提问:“小朋友们,草地上有几只猫?”引导幼儿回答:6只。
- 提问:“池塘里呢?”引导幼儿回答:6条鱼。
(二)复习数字6、7
- 游戏“数一数”
- 老师分别出示数字4和5,教师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更大的数字,数字6、7。”
- 提问:“小朋友,谁会读出这些数字?”(4读作四,5读作五)
- 游戏“小鸭子”
- 学前班的幼儿,个别提问。
- 教师引导:小鸭子们想吃鱼,池塘里的鱼比草地上少一条,现在两者的鱼一样多。教师用添去法进行操作,并重复说明。
- 游戏“猫捉老鼠”
- 学前班的幼儿提问。
- 让幼儿在桌面上的桌布后面找一个位置,模仿教具中的猫和老鼠互动,教师引导小鸭子和老鼠来帮助猫捉老鼠。
(三)认识数字7
- 游戏“添去”
- 老师说:“看看下面有几只猫?”(6只)
- 提问:一只小猫吃了一条鱼之后,剩下的猫和鱼分别是多少?引导回答:5只猫,6条鱼。
- 操作
- 让幼儿在桌布后面找一个位置,用“添去”的方法来模拟数字7的改变。教师引导:“我们需要再加一只猫或者少掉一条鱼,才能让猫和鱼的数量一样多。”
- 颜色涂画
- 提问:要给数字涂颜色。
- 教师用蜡笔涂数字7的颜色,并重复说明。
(四)总结与反思
- 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引导回答:认识6、7这两个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 提问:“我们是怎么操作的?这些操作有什么好处呢?”帮助幼儿理解操作的意义。
四、教学反思
- 操作过程:
- 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引导,确保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正确完成任务。
- 通过“添去”方法的学习,帮助孩子们理解数量变化的正确方式。
- 语言表达:
-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及时引导,鼓励幼儿进行语言对话,并反复强调正确的操作方式。
- 活动效果:
- 每个环节都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保持了活动的连贯性。
- 反思建议:
-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具体案例分析,帮助教师优化教案设计。
通过以上步骤和设计,有助于幼儿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字7的实际意义。
《认识数字7》教案
一、活动背景与目标
- 认识数字“7”,了解其数量和结构特点。
- 学习7以内的加法算式,并理解交换律。
-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二、活动准备
- 音乐磁带《葫芦娃》、老鼠卡片若干。
- 小鱼图三幅、水果单一张。
- 放置在桌上的小鱼图片(每张覆盖后用纸遮盖)。
三、活动过程
1. 开火车:复习7以内的数
- 教师:“今天天气好,我邀请你们到我的王国去看比赛呢!”
- 鼓励孩子们回答并列出各种组合等于7的加法算式(如1+6=7、2+5=7等)。
2. 登城堡:学习加法算式
- 教师:“让我先来登第一层,看看这幅图是什么情况吧?”
- 学生上二楼后回答问题,并在课桌上写下算式。
- 出示第二、三层图片:
- 第三层有6条小鱼和1个水果单。
- 教师: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 学生:我看到有一层有6条小鱼,另一层只有1个小鱼,而水果单是1个。
-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加法算式“1+6=7”和“6+1=7”,这两道算式的得数都是7,它们是朋友题。
- 点评:这些算式都属于7的加法算式,并且数字相同的位置交换位置不影响结果。
3. 课堂反思
- 肯定需要在登城堡环节加入提示或奖励机制,确保每个小朋友都有参与的机会。
- 定期观察学生是否能列出各种加法算式,并记录他们的分享结果,了解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到了什么。
- 进一步考虑是否可以增加一些简单的减法操作,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字的逆向应用。
四、活动反思
- 材料准备:覆盖小鱼图片后用纸遮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专注于回答问题。
- 互动环节设计:登城堡活动的关键在于互动和分享结果,通过这些步骤增强参与感和团队精神。
- 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考虑增加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或练习,帮助孩子们更轻松地掌握7以内的加法算式。
希望这节课能带领孩子们一步步理解和掌握数字“7”的知识!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