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è yǐn zhī xīn,意思是 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文中提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同时,《孟子·公孙丑章句》中也有类似的表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这表明恻隐之心被认为是仁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恻隐之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面对他人困难或不幸时,所产生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同情和怜悯之情。这种情感是人类共有的,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同情心。例如,在文学作品《水浒全传》和《警世通言》中,都有人物表现出恻隐之心,如救助弱小、同情不幸者等。
综上所述,恻隐之心是指人们在面对他人遭受不幸时,所产生的一种同情和怜悯的情感,这是人类内在的一种美德,与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