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坠于水里。他急忙在船舷上刻一个记号,并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一个记号。”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不小心将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一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一个记号。”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他的捞剑历程却格外让人费解:“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落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都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寓意: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实际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
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
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