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错责任是指 在民事侵权案件中,行为人因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时,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过错责任原则的核心在于以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故意或过失——作为确定责任归属的依据。具体而言,该原则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责任构成要件:
过错是损害赔偿责任构成的必备要件之一。只有当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时,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行为人没有过错,即使其行为造成了损害,也不承担赔偿责任。
过错的定义:
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责任范围和形式:
过错责任原则不仅要求行为人具有过错,还要求根据过错程度来确定责任的形式和范围。在确定责任范围时,还会考虑受害人是否具有过错,如果受害人也有过错,则可能减轻甚至抵消行为人的责任。
法律依据:
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侵犯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此外,《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和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也明确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的相关内容。
综上所述,过错责任原则是一种公正、合理的原则,通过明确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来确定其是否应承担侵权责任,从而在保护受害人权益的同时,也避免了对无过错方的过度惩罚。